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美此轮贸易摩擦升级,始于一份301报告。
我想说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中国经济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美贸易摩擦难不倒中国经济,更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1%,继续保持了温和上涨态势,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
特别是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保持在5%以下。今年春节和往年相比,在2月中下旬,要稍微晚一些,3月2日才过元宵节,所以春节的滞后对相关领域的生产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梯度明显。就业比较充分,这也是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4.5%,这都是在去年很高的基数上继续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也非常难得,反映了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从产业体系来看,上中下游各行各业非常完备。就业稳步扩大,一季度各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温彬认为,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支撑。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并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总体平衡的发展态势更加稳固。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三是我国持有的外国国债的投资收益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市场仍可能面临不确定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3月美元指数小幅贬值,使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增加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互联网软件、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的扩张势头。
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PMI指数延续去年良好态势,今年1-3月份PMI指数分别为51.3%,50.3%和51.5%,连续20个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制造业呈现稳中有升的较好发展态势。3月份,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7%和58.4%,高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7.1和3.8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13.9和16.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从作为先行指标的1-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看,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发展预期稳定向好。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今年1-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6%,52.9%和54.0%,处于较高景气水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平稳较快扩张。
下阶段,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经济向好基础,同时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深化增活力,以创新驱动增动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促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从非制造业行业大类看,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快速增长,有效支撑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总的来看,采购经理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并且预期向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开局。随着气候转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工程开工率明显上升,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7%,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升至高位景气区间。
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延续平稳较快的运行格局。一、三大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扩张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持续位于景气区间,显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继续保持稳步扩张态势。
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0%和59.6%,分别比上月上升2.5和7.9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近年高点,表明近期建筑业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上升。随着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1%和53.3%,分别比上月上升2.4和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生产指数,制造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今年1-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5.3%,54.4%和54.6%,连续7个月稳定在54%以上较高水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2.3和1.5个百分点,均为51.3%,重回扩张区间,进出口活动更趋活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虽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上年均值。三、从变化趋势看,三大指数回升态势明显,发展态势预期向好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3月份,制造业PMI为51.5%,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一季度高点,制造业扩张提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上进一步扩张。从制造业行业大类看,3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2%、53.2%和53.1%,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0.7、1.7和1.6个百分点,表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动能培育加速推进,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从PMI构成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继续提升3月份,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1%和54.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制造业生产指数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的增长继续快于制造业生产,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从作为先行指标的1-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看,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发展预期稳定向好。
随着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1%和53.3%,分别比上月上升2.4和2.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生产指数,制造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非制造业行业大类看,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快速增长,有效支撑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上进一步扩张。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0%和59.6%,分别比上月上升2.5和7.9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近年高点,表明近期建筑业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上升。
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今年1-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5.3%,54.4%和54.6%,连续7个月稳定在54%以上较高水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今年1-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6%,52.9%和54.0%,处于较高景气水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平稳较快扩张。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PMI指数延续去年良好态势,今年1-3月份PMI指数分别为51.3%,50.3%和51.5%,连续20个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制造业呈现稳中有升的较好发展态势。从制造业行业大类看,3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2%、53.2%和53.1%,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0.7、1.7和1.6个百分点,表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动能培育加速推进,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
随着气候转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工程开工率明显上升,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7%,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升至高位景气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2.3和1.5个百分点,均为51.3%,重回扩张区间,进出口活动更趋活跃。
一、三大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扩张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持续位于景气区间,显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继续保持稳步扩张态势。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互联网软件、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的扩张势头。
三、从变化趋势看,三大指数回升态势明显,发展态势预期向好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3月份,制造业PMI为51.5%,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一季度高点,制造业扩张提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延续平稳较快的运行格局。
下阶段,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经济向好基础,同时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深化增活力,以创新驱动增动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促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3月份,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7%和58.4%,高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7.1和3.8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13.9和16.1个百分点。总的来看,采购经理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并且预期向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开局。二、从PMI构成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继续提升3月份,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1%和54.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制造业生产指数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的增长继续快于制造业生产,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虽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上年均值王军认为,预计未来3到5年,中国在亚洲仍将保持较为旺盛竞争力,仍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为此,必须高质量完成RCEP谈判,扭转逆全球化趋势,推动亚洲经济、贸易以更高速度增长。在协同合作方式下不遗余力地深化金融改革,激发本地区增长潜力。
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器,这个角色对全球而言非常重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近年来全球GDP、贸易、投资、制造业等出现复苏势头,此时美国对中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会让全球对经济复苏的信心、预期和未来展望造成伤害。